5月12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勇会见了到访的宝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卫树强及区工商联领导班子一行,双方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加强市区联动、资源整合、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市工商联领导侯海、陈鑫涛、冯德崇、谢振文、耿绍炜及各部室负责人参加座谈。
李勇充分肯定近年来宝安区工商联工作取得的成效,希望宝安区工商联“擦亮品牌 探索经验 再创佳绩 争当示范”,彰显新作为、展现新形象;宝安区工商联与时俱进,立足辖区产业优势、紧贴企业需求,持续创新工作品牌,探索出一批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彰显宝安作为经济大区的真正价值。
他重点介绍了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深圳市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打造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企?航”行动等市工商联年度重点工作。希望进一步深化市、区、街道三级联合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互相赋能,不断开创工商联事业新局面。
卫树强从强化工商联阵地建设、理顺区街道工商联关系、发挥会员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以商招商”模式、搭建政企沟通平台、规范会员组织和管理、加强智慧工商联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市工商联的沟通交流、互联互动,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联副主席、宝安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曾少强,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廖云山、陆健青等分别介绍了区工商联基本情况,在教育引导、服务企业发展和非公党建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曾少强对市工商联一直以来对宝安区民营经济的关注、关怀,以及对区工商联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市工商联继续给予宝安区工商联换届等工作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引领更多企业了解宝安、认识宝安、青睐宝安,积极在宝安创新创业。
亮点呈现:
凝心聚力促发展 为“双区”建设做出宝商示范
——宝安区工商联(总商会)助力“两个健康”发展取得实效
近年来,宝安区工商联(总商会)在市工商联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当好产业政策“宣传员”、政商“联络员”和民营经济“服务员”,全力以赴壮大“宝商方阵”、铸就“宝商精神”、展现“宝商价值”、彰显“宝商担当”,全力打造宝商五星级娘家,为“双区”建设做出了宝商示范。
坚持政治引领,凝心聚力显担当
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宝商学院·宝商党校”、微信、小程序等学习平台,组织近百场学习活动。
注重发挥标杆示范作用,与宝安媒体合作推出《致敬宝商,探寻民营尖兵》系列栏目31期、《工商联 宝商情》系列节目17期等,通过采访报道优秀企业家代表,集中展现宝商奋斗群体形象。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全区工商联系统全力支持抗疫工作,累计捐款捐物达2亿元,各类园区、商场及企业减免租金达2.4亿元;对结对帮扶地区开展精准扶贫、产业帮扶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累计投入超1亿元;为河南抵抗洪涝灾害捐资捐物总额达1730万元,充分展现宝商价值、彰显宝商担当。
聚焦“双统筹”,服务民企高质量发展
主动靠前、精准服务,积极宣讲市惠企纾困三十条、宝安惠企纾困十五条等政策。通过线上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民营经济发展跟踪调查,形成4篇调研报告报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与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在深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方面紧密合作,相继开展了“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法制体检”、行业合规管理、企业合规建设等专项服务。今年,与区法院、检察院、宝安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协同赋能 保护创新”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
组织工商联(商会)系统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拓展成长空间,给小微企业“送政策、优体验、助成长”,让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小微企业。
举办20场企业精英学习交流体验系列活动,专题宣讲交流“专精特新”“前海扩容”等热点话题,提升商会服务水平。
组建应对疫情律师公益服务团,近一年提供法律咨询256人次,参与纠纷调解38场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 96条,累计服务时长351个小时。推进街道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平台,为会员企业化解法律纠纷,规避潜在法律风险。
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举办“寻找宝安宝贝”宝安品牌宣推系列活动,参与企业从第一届的197家,跃升到第三届的585家,增长了200%。《“寻找宝安宝贝”打造湾区品牌IP》上榜“2021‘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最佳案例榜单”。
打造“党建带会建促企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企服”双融共促
发挥工商联(商会)密切联系非公企业优势,打造“1+10+N”工作格局,畅通区-街道-企业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区工商联执委企业、街道工商联副主席以上企业实现应建尽建,“两个覆盖”“三同步”工作进一步落实。
开展“宝企扬帆 党建引航”主题系列活动,发动344家企业组建“暖蜂爱心企业联盟”,为新兴领域从业群体提供关爱服务;打造“非公党建教育示范基地”,实现街道全覆盖,丰富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载体。